天问一号发射两周年拍了颗“马铃薯”,美国俄罗斯日本为何都感兴趣?

<\/p>

今日(23日),在天问一号火星勘探器发射成功两周年之际,由上海航天技能研讨院抓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盘绕器摄影的我国首幅“火卫一”图画正式发布。该图画是由火星盘绕器带着的高分辩率相机摄影的全色图画,图画中火卫一呈“马铃薯”状,外表布满了大巨细小形状纷歧的陨石坑,描摹完好、细节明晰。<\/p>

我国初次摄影“火卫一”全身照<\/strong><\/p>

火星有火卫一、火卫二两颗天然卫星,火卫一是其间个头较大的,它巨细约27千米长、22千米宽、18千米高,外形不规则、没有大气,运转在间隔火星外表约6000千米的环火轨迹,是太阳系中间隔主星最近的一颗卫星。因为火卫一与盘绕器的轨迹联系,以及成像时的光照要求,运转团队精确核算、精准操控,在两者相距约5100千米时获取了分辩率约50米的明晰印象。<\/p>

<\/p>

图画显现,火卫一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天体,呈马铃薯状,图左上部可见外表散布的条纹,或许是碰击进程影响所构成的,图右上部有一处显着的碰击坑,直径约2千米,名为厄皮克碰击坑。科学界关于火卫一的来源存在争议,有些科学家以为,火卫一或许是一颗被火星引力捕获的小行星。<\/p>

因为火卫一的特殊性,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多个国家均施行或提出过火卫一勘探使命,其间日本瞄准火卫一取样回来方针正在展开勘探器的研发作业。本次火星盘绕器对火卫一勘探是我国初次施行火卫一成像勘探,初次近间隔获取了火卫一的一手科学数据,为科学家展开火卫一地势地貌、运转规则等研讨供给了名贵数据,为我国行星勘探工程积累了名贵经历。<\/p>

“预谋已久”的合影<\/strong><\/p>

在天问一号使命期间,各类相机、勘探器大显身手,留下了许多名贵印象。此次扩展使命是由盘绕器上的有用载荷高分相机内部的一个小面阵勘探器完结的,因为其有用视场缺乏0.3°,因而,摄影进程中,上海航天飞控团队和研发团队都做了充分准备和精确核算。<\/p>

“这相当于摄像师扛着照相机一边跑步,一边给另一个高速运动的物体摄影,并且相机的视场还很小,其间的难度可想而知。”上海航天火星盘绕器副总师朱庆华介绍。<\/p>

处于快速飞翔进程中的盘绕器和火卫一,在周期性的“相遇”时刻,即便是将整个0.3°视场的中心彻底对准火卫一,那么从火卫一进入视场到飞出视场也只要6秒左右的时刻,假如盘绕器视点稍有误差,则有或许连火卫一的身影都看不到。<\/p>

因而,这彻底是一次“预谋已久”的合影。使命施行前,研发团队首要需求精确核算轨迹交会点,并要承认对应时刻的光照条件是否满意摄影需求。施行进程中,盘绕器经过大视点姿势机动操控,调整视点,确保高分相机小面阵勘探器的视场中心可以瞄准摄影窗口,并保持安稳。并且,因为火星使命的器地时延,整个姿势机动、精确摄影、康复操控的进程均由盘绕器全自主完结。“可以说为了获取这一瞬间的火卫一印象,算得准、指得稳、控得住、拍得好,缺一不可。”朱庆华说。<\/p>

为了确保使命成功,团队针对高分辩率相机指向到渠道姿势操控量的转化进行了多方比对及逐一环节承认。在使命施行进程中,火星盘绕器首要完结姿势机动,将高分辩相机光轴精准的瞄准在方针区域,静候火卫一飞越。在预期的飞越时刻,火星盘绕器使用高分辩相机施行接连摄影。摄影结束后,火星盘绕器进行姿势调整,康复至巡航飞翔姿势,并将成像数据经过定向天线传输至地上。<\/p>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火卫一的全貌图片展现在团队面前,火星盘绕器高分辩率相机光轴正中火卫一的中心,火卫一成像勘探使命取得成功。<\/p>

天问一号持续展开全球遥感勘探<\/strong><\/p>

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入轨,天问火星盘绕器完结202天4.75亿公里的深空飞翔,于2021年2月10日抵达火星,成功施行捕获制动进入盘绕火星轨迹。<\/p>

在环火轨迹上完结3个月的预选着陆区详查勘探后,火星盘绕器于2021年5月15日完结降轨机动、器器别离,将着陆巡视器送入着陆火星轨迹,随后升轨至停靠轨迹履行着陆进程中继通讯使命。完结着陆火星使命后,火星盘绕器变轨至中继轨迹,展开火星车中继通讯使命。2021年11月8日,火星盘绕器施行近火制动,精确进入遥感使命轨迹,展开全球遥感勘探。2022年6月29日,火星盘绕器获取了火星全球的中分辩率印象数据,各科学载荷均完结了火星全球勘探,完结既定科学勘探使命。<\/p>

现在,天问一号火星盘绕器运转在遥感使命轨迹上,运转安稳、状况杰出。后续,火星盘绕器将持续展开全球遥感勘探,并将择机展开拓宽技能实验,为相关使命展开先期技能验证。<\/p><\/div>

最后修改日期: 2022年7月24日

作者